包姓历史名人

2024-05-19

1. 包姓历史名人

包咸、包拯、包世臣、包融、包何等。
1、包咸:字子良,后汉会稽曲阿人。少为诸生,师事博士右师细君,学习《鲁诗》《论语》。光武即位,举为孝廉,封郎中,迁大鸿胪。明帝即位,以咸有师傅恩,特加赐俸禄,咸皆散于诸生之贫者。永平八年(65年)病逝,终年71岁。
2、包拯:字希仁,北宋庐州合肥人,天圣五年(1027年)进士。仁宗时任监察御史,主张"练兵选将,务实边备",以御契。后任天章阁侍制、龙图阁直学士。
3、包世臣:字慎伯,号倦翁,清朝泾县人嘉庆十三年(1808年)举人。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,对农政、漕运、盐政、货币、兵法等问题都有论述,主张积极抗英。他还善于书法,肆力北魏,兼习二王,对咸丰、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。
4、包融:润州人(一云湖州人)。开元初,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张若虚皆有名,号吴中四士。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,迁集贤直学士、大理司直。子何、佶,世称二包,各有集。融诗今存八首。
5、包何:字幼嗣,润州延陵人。包融之子。与弟包佶齐名,世称二包。登天宝进士第。大历中,为起居舍人。诗一卷。

包姓历史名人

2. 包姓历史名人

包咸、包拯、包世臣、包融、包何等。1、包咸:字子良,后汉会稽曲阿人。少为诸生,师事博士右师细君,学习《鲁诗》《论语》。光武即位,举为孝廉,封郎中,迁大鸿胪。明帝即位,以咸有师傅恩,特加赐俸禄,咸皆散于诸生之贫者。永平八年(65年)病逝,终年71岁。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包咸、包拯、包世臣、包融、包何等。
  1、包咸:字子良,后汉会稽曲阿人。少为诸生,师事博士右师细君,学习《鲁诗》《论语》。光武即位,举为孝廉,封郎中,迁大鸿胪。明帝即位,以咸有师傅恩,特加赐俸禄,咸皆散于诸生之贫者。永平八年(65年)病逝,终年71岁。
  2、包拯:字希仁,北宋庐州合肥人,天圣五年(1027年)进士。仁宗时任监察御史,主张"练兵选将,务实边备",以御契。后任天章阁侍制、龙图阁直学士。
  3、包世臣:字慎伯,号倦翁,清朝泾县人嘉庆十三年(1808年)举人。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,对农政、漕运、盐政、货币、兵法等问题都有论述,主张积极抗英。他还善于书法,肆力北魏,兼习二王,对咸丰、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。
  4、包融:润州人(一云湖州人)。开元初,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张若虚皆有名,号吴中四士。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,迁集贤直学士、大理司直。子何、佶,世称二包,各有集。融诗今存八首。
  5、包何:字幼嗣,润州延陵人。包融之子。与弟包佶齐名,世称二包。登天宝进士第。大历中,为起居舍人。诗一卷。

3. 姓包的历史名人有哪些?

张仪(前?~309)  战国时魏人。相秦惠王,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,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。惠王卒,六国复合纵以背秦,群臣谗之,乃去秦而为魏相,一年后卒。  张良(前 ? - 前 186)  字子房。汉初名臣。本是韩国公子,秦灭韩,良欲为觊齁仇,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,不中,遂更姓名,隐于下邳,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。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,封留侯,晚好黄老,学辟谷之术。卒谥文成。  张道陵 (34~155)  道教的真正创教者,本名陵,东汉沛国(今安徽省宿县西北)人。以符水禁咒法惑人,从学者须出五斗米,故世称五斗米道。亦称为张天师。  张飞(?~271)  字益德,一作翼德,三国蜀汉涿郡(今河北省涿县)人。少与关羽俱事刘备,号万人敌。官至车骑将军,封西乡侯。刘备伐吴,飞率兵会合,出兵前为部下所杀。谥桓。  张丽华  南朝陈后主妃,神采艳丽,聪慧强记,后主常抱置膝上,共商军国大事。国亡,与后主俱入井,隋军擒而斩之。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。  张居正(1525~1582)  字叔大,号太岳,明江陵人。穆宗时入阁,神宗时为首辅,综核名实,信赏必罚,整饬纪纲,推行一条鞭法,为相十年,海内称治。卒谥文忠。着有太岳集、帝鉴图说等。  张骞(?~前114)  字子文,西汉成固(今陕西省城固县)人。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,旋拜中郎将,出使乌孙,分遣副使至大宛、康居、大夏等,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,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,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,引进优良马种、葡萄及苜蓿等。  张旭 字伯高,唐代吴(今江苏苏州)人,生卒年不详。为著名书法家,以草书最为知名,有草圣之称。其书法逸势奇状,连绵回绕,具有新风格。与李白歌诗、裴旻剑舞并称三绝。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,挥洒落笔,有时以发濡墨而书,故世称为张颠、书颠。  张士诚 (1321~1367)  小字九四,元朝泰州(今江苏省泰县)人。元末群雄之一。本从事运盐业,后据吴中,自称吴王,后为明将徐达、常遇春所擒,自杀身亡。  张三丰  生卒年不详。宋武当道士,所创太极拳术,闻名当时,其法传于后世,称内家拳,又称武当派。或作张三峰。(2) 名全,一名君宝,号三丰,明朝辽东懿州(今黑山县境)人,生卒年不详。因其不修边幅,又称张邋遢。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,事能前知,太祖、成祖求之,皆不得,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。  张作霖(1875~1928)  字雨亭,奉天海城人。民国官至东三省巡阅使,握三省军政大权,为奉系领袖。两次直奉战争,先败后胜。民国十六年称大元帅,在北京组政府。十七年因国民革命军进抵河北,军事失利,退回关外,至皇姑屯被日军炸伤,未几伤重而亡。

姓包的历史名人有哪些?

4. 姓包有些名人?

包姓名人辈出,包拯之后的名人列举一些
包康
包康,安徽合肥人氏。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五世孙。
包节
包节 (1506~1556年),字元达,明代漕泾人
包孝
包孝,明代官吏。字元爱,包节之弟,嘉靖十四年进士。
包万有
包万有(1590~1657),字似之,号敬衡,县城北隅人,一代文豪。
包壮行
[明]字穉修,扬州(今江苏扬州)人
包世臣
包世臣,1775年生,1855年逝世,安徽泾县人。清代著名学者、书法家、书学理论家。
包兰瑛
包兰瑛,清代女诗人。
包天笑
(1876—1973),初名清柱,又名公毅,字朗孙,笔名天笑、拈花、春云、钏影、冷笑、微妙、迦叶、钏影楼主等。著名报人,小说家。
包栋
包栋[清]字子梁,号近三,一号子良,又号苕华馆主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寒松阁谈艺琐录作江苏苏州人。刘咏弟子。善画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无不精妙。画人物,衣褶古雅绝伦,似于必改琦、费丹旭两家外,别树一帜。

5. 姓包有些名人?

包姓起源,名人及家谱发布时间: 2008-07-17 18:46:52 来源: 商都网文化频道【 我来说两句 浏览评论 】浏览次数: 字号: 大 中 小  [包氏属地] 
丹阳郡,今安徽宣城。《百家姓》注居上党郡,今山西长治县。
  [包氏来历]
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,包氏源出于芈姓,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。据《元和姓纂》一书的考证,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,是楚君蚡冒的后裔。此人品行高尚,重信义,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,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,并于楚昭王十五年(公元前506年)用计助吴攻破楚国。申包胥赴秦国求救,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还是不出,申包胥就“哭秦庭七日,救昭王返楚”,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。楚复国后,要重奖申包胥,但他却拒不受赏,躲到山里隐居起来了。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“包”为姓,称为包氏。
 
  [包氏名望]
包氏名人中,最值得称颂的当首推宋代名臣“包青天”包拯。包拯,字希仁,官至枢密副使,为官堂堂正正,大公无私,以廉洁清正著称于世,是官吏的典范。除了包拯之外,历史上的包姓名人还有东汉大鸿胪包咸,唐代诗人包融、包何、包佶,宋人理学家包恢,清代书法家包世臣等。

姓包有些名人?

6. 包家历史上有哪些名人

给您分两个部分解答 (刚巧我母族姓包)
分别是起源 各代名人 人才  希望楼主采纳
一   姓氏起源
1、出自风姓,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(伏羲)的后代。太昊创制八卦,教民捕鱼、畜牧,以充庖厨,故又名庖牺或庖羲。据《路史》载:"包羲氏后有包氏"。
2、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。
3、出自鲍姓,据《后汉书》载,丹阳包氏,本为鲍氏,为避王莽之乱,改鲍为包,成为包姓的一支。
4、蒙古族包姓,成吉思汗直系后代,黄金家族,孛儿只斤氏,蒙古族第一大姓。
5、《周易·系辞下》载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;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
 

 最为著名的有包拯  包拯之后有包绶和包永年 

堂号"刚毅堂"、"清河堂"、"孝肃堂":都是根据包拯命名的。宋时包拯,除龙图阁大学士,知开封府,迁右司郎中,是著名的清官。他立朝刚毅,贵戚宦官无不敛手,男女老少皆知其名。死后谥孝肃

第二部分 历代杰出人才 按朝代给您划分下来
一、春秋战国

 

1、包胥——原名申包胥,为楚国大夫,乃楚君蚡冒之后,别名蚡冒勃苏,又称王孙包胥。楚昭王十年(公元前506年),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。为救楚复国,他赴秦求救,在秦宫殿痛哭七日七夜,滴水不沾,终于感动秦哀公,派战车五百辆救楚,击退吴军,收复郢都。昭王以5000户奖赏申包胥,包胥不受,宁愿隐居山中,并让其子孙后代去掉申字,以包为姓,这就是包姓的始祖。

 

二、西汉

 

2、包宗善——(约公元前140年)配胡氏,生子二:长应星、次应斗。汉武帝建元元年举贤良方正入仕,位至山西太原太守。

 

三、东汉

 

3、包咸(咸)——字子良,后汉会稽曲阿人,是东汉初期著名的经学家、儒学家。少为诸生,师事博士右师细君,习《鲁诗》、《论语》。王莽末,自长安归乡里,途为赤眉所执,晨夜诵经自若,贼异而遣之。往东海、立精舍教授。光武帝建武初,举孝廉,除郎中,授皇太子《论语》,明帝永平中累迁大鸿胪,以师恩特加赐俸禄。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而素清苦,俸禄视诸卿加厚,咸以给诸生之贫者。永平八年(65年)病笃,帝亲临视。年七十一,卒于官。著有《论语章句》、《鲁诗章句》。卒后归葬延陵,其遗冢巍然,与延陵十字碑可并立千古。

4、包福——包咸之子,汉永平中以父荫任卫尉,后授中郎将迁大中大夫改太子少傅,以论语授太子刘肇(后为汉和帝),福以忠直忤窦宪,谢政东归,卒于家,葬于延陵。

 

四、西晋

 

5、包宗远——仕西晋,为郎中。隋炀帝时为国子博士学者,先生见隋室荒乱,退归东海,教授数千人,与门人游于吴兴,遂家焉。卒后葬延陵包墓,墓碣曰:“左中郎将守大中大夫包君墓”。

 

五、隋朝

 

6、包恺——学者。《包氏宗谱》(南城谱)序中称包恺为一世祖,但为东汉鸿胪卿咸公之后,包咸的十六世孙,宗远八世孙,说明其为包宗远之后的一个支族。

 

六、唐朝

 

7、包融——恺之曾孙,润州延陵(今常州)人,一说浙江湖州人,唐代诗人。玄宗开元间历大理司直,官至集贤院学士。工诗,有才名,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张若虚齐名,号吴中四士。唐开元中,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,迁集贤学士、大理司直。长子包何官至起居舍人,次子包佶官至御史中丞,俱能诗,世称‘二包’;包佶子包陈官至国子祭酒

8、包何——包恺第四代孙,包融长子,润州延陵人。为天宝六年进士,官至起居舍人。

9、包佶——润州延陵人。为包氏三十二世孙,包恺第四代孙。与兄包何均为天宝六年进士,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,擢邢部侍郎兼三司使,掌天下财赋,历事玄、肃、代、德四朝,封丹阳郡公(故包氏有二郡)。何曾因事贬岭南。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。晏罢,佶充任诸道盐铁使。时李希烈阻兵江淮,佶勤王纾难有功,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,封丹阳郡公。贞观五年,佶以疾卒于京邸,归葬延陵包墓之西。

10、包全——唐天宝六年(747)生,唐贞元元年(785)进士,贞元二十一年(805)任福州长溪知县。

 

七、五代

 

11、包恒善——佶之六世孙,五代周为庐州合肥县尉,卒于官。三子留家合肥:伯树德、仲植德、季松德。树德三子:长讳播、次振、幼拯”。

 

八、宋朝

 

12、包拯——字希仁,北宋庐州合肥人,天圣五年(1027年)进士。仁宗时任监察御史,主张"练兵选将,务实边备",以御契。後任天章阁侍制、龙图阁直学士。官至枢密副使。知开封府时,执法严峻,不畏权势。他在朝之时,贵戚官宦都不敢为非作歹,连童稚妇女也知道他是"包青天"。他刚正不阿,为民申冤,惩治权贵,树立了清正廉洁官员的榜样。他的官升至礼部侍郎,嘉佑七年(1062年)逝世,终年63岁,谥孝肃,著有《包孝肃奏议》十卷。明人以他断案的民间传说写成《包公案》一书,流传甚广。    

13、包恢——字宏父,建昌军南城(今属江西)扬子人,嘉定中举进士,因所至破豪猾,去奸利,政声赫然,而累迁刑部尚书、签书枢密院事。历任郡县,政声显赫,官至资政殿学士,封为南城县候。

14、包令仪——字肃之,合肥人;进士及第,朝授散大夫,分帅南京上护军,历刑部侍郎。

15、包天麟——宋元经学家,字仁甫,宋度宗咸淳四年(1268)举博学宏词科。入元,避世著述,有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四经传义行世。累征,称疾不赴。年八十三而卒。

16、包定——温州永嘉(今属浙江)人,宋代经学家。治《春秋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三经。朱熹讲学白鹿洞书院时,相从讲道。有《中庸解疑》、《孟子答问》、《池州语录》。

17、包贵——宣州宣城(今安徽宣州)人,宋代画家。善画虎,名闻四远,世称老包。是中国历史上长于画虎的宋代画家。

18、包鼎——安徽宣城人,包贵之子。得父之真传,所画猛虎雄踞于岩石之上,向天狂啸,神态逼真,横迈超绝画虎高手著称于世,下笔前先饮斗酒,脱衣据地,卧起行顾,觉已如虎;既而再饮斗酒,兴致勃然,取笔挥洒,若有神助,刹时虎成,栩栩如生,其威凛凛。有《归田录》、《图绘宝鉴》、《图画见闻志》、《德隅斋画品》。

 

九、明朝

 

19、包溥——名泽弟,字民进,鄞人,京监察御史。弘治三年(1490年)进士,正德间知泉州。为人丰采峻劲,公门如水,弛张以法,吏胥不敢渔民。讼牍盈箱,酌宽猛,应之晏如,庭无滞讼,严稽奸宄,萑苻屏迹。时和年丰,民胥乐业。入觐道卒,所遗图书、敝衣,人称包廉。

20、包泽——字民望,浙江鄞县(今宁波)人,明代大臣。弘治进士,累拜监察御史,巡按湖广,执法严整,奏罢藩臬不称者,勒王府退还所占民田。自称“阎罗包老”,操行介洁,一时有名御史。有《东川政绩》。

21、包裕:广西桂林人,明代官吏。成化进士,授抚州推官,仁恕公廉,郡无冤狱,时称“小包”。累官至云南按察副使。有《拙庵稿》。

22、包节——名鼎孙,字元达,松江仓城西门外包家桥人。5岁丧父,明嘉靖十一年(1532年)中进士,授东昌推官。嘉靖二十三年,任御史,后出巡云南、湖广御史。后受廖斌诬告,被明世宗发配西宁庄浪卫。包节在庄浪卫,闻母、弟相继去世,悲恸不已,不久病卒。著有《湟中稿》,辑有《苑诗类选》30卷。

23、包孝——名节弟,字元爱,是包节的弟弟,松江仓城西门外包家桥人。于嘉靖十四年(153年)进士及第。以后当上监察御史,以刚直著名,名垂史册。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,回华亭陪伴老母亲。母亲去世后,他由于极度悲痛,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,守丧期未满就去世了,其时才46岁。

24、包见捷——(约1558年~1621年),字汝纯,号太瀛,云南建水人,书香门第出身。其父包万化藏书数千卷、博学多才,是临安府庠生和颇有声望的私塾先生。包见捷自幼聪明好学,幼能七言诗。后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,入京为吏部侍郎。天启元年(1621年)在京病逝。

 

十、清朝

 

25、包世臣——字慎伯,号倦翁,安徽泾县人,清朝学者。长於经济之学。工词章古文,精於书法,推为书法正宗。嘉庆十三年(1808年)举人。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,咸丰五年(1855年)逝世,终年80岁。著有《艺舟双楫》、《管情三义》、《浊泉编》、《齐民四术》有《中衢一勺》、《策河回略》等。

26、包立身——诸暨包村人,农家子,有臂力。咸丰末,太平军扰浙,立身自言能符咒杀贼,试之屡胜,依者10余万人。敌讹言立身能飞刀杀人,军中不敢言包。但终因寡不敌众,被太平军炮弹击中而死。

27、包珊——山阴人,文科进士,嘉靖五年丙戍龚用卿榜,用为行人。

28、包贤——会稽人,武科进士,康熙十五年丙辰,任职不祥。

29、包予仪——会稽人,武科进士,康熙十五年丙辰,用为游击。

30、包涛——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清代官吏。雍正进士,官至云南路南州知州。有《说书旁见》、《三才备考》。

31、包彬——字文在,号朴庄,又号惕斋,江阴人。乾隆戊午举人,著名诗人,有《朴庄诗稿》。

32、包衍——字三峰,南乡人。善画,千岩万壑,萧然神远。书法家,晚年时,拈唐人写景诗,命题作画,涉笔成趣。

33、包栋——字子梁,号近三,一号子良,又号苕华馆主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刘咏弟子。善画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无不精妙。画人物,衣褶古雅绝伦,似于必改琦、费丹旭两家外,别树一帜。所作花木,笔意秀雅,苏浙诗笺,多其手绘。道光二十九年(一八四九)尝作人物仕女册,同治五年(一八六六)作大士像。《寒松阁谈艺琐录》、《海上墨林》、《迟鸿轩所见书画录》、《清朝书画家笔录》。

 

十一、民国

 

34、包烈——(1902—1980)字笠翁,诸暨包村人。黄浦军校四期生,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、师长,后任台湾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、中将等职。

 
回答 完毕希望楼主采纳

7. 包姓的来源和历史

包姓的来源和历史:
1、源于风姓包氏,出自远古部落首领中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。
《易经系辞》载: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。《史记》载:伏羲至淳厚,作《易·八卦》。《汉书》载:伏羲为三皇之首。《楚帛书》、《中华万姓同根》、《百家姓》载:包羲母风华胥,包羲随母姓风,为风姓包氏。《路史》载:包羲后裔有包氏,以氏称姓为包姓。
太昊创制八卦,教民捕鱼、畜牧,以充庖厨,故又名庖牺(繁体字庖犠)氏简化为包羲氏。按史籍《路史》中的记载:“包羲氏后有包氏”,属于以职业形成的先祖名字简化为姓氏,以氏称姓。包氏正确读音bāo。
2、出自春秋时楚国大夫上将军包胥的后裔。
《史记》《百家姓·包》载:包羲之子黄帝子孙楚君棼冒后裔包胥救楚有功封于申,史称申包胥,包胥辞不受,人称王孙包胥。
申包胥的后人,在周敬王十四年即开始以包字为姓氏,该支包氏自此开始,汉朝时成为汉族包氏,史称汉族包氏正宗,因而,申包胥被尊为汉族包氏的得姓始祖。
3、《帝系谱》《世本》《三皇庙碑》《元和姓纂》载:包羲娶少典为妃。宋朝时赐羌王榆龙琦姓包,名包顺,后裔形成羌族包姓。
4、源于伪托改姓,妄言避难改姓为氏。
据说史籍《后汉书》记载:“西汉末年丹阳包氏,本为鲍氏,为避王莽之乱,改鲍为包。”此后成为包氏的一支。但在各种版本的《后汉书》中没有查到有此记载!
5、源于包姓孛儿只斤氏族。
《绎史》《世本》世系表载:包羲后裔蒙国豕韦。《帝系谱》载: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后裔蒙国包豕韦,世为东蒙主。《魏书》称木骨失韦。《北史》为高车没歌乞袁部钵室韦。《隋书》译没歌部钵室韦。新旧《唐书》称蒙兀室韦,《蒙古族通史》载:蒙兀室韦乞颜部包·铁木真成吉思汗兼并北方各部为蒙古族,蒙古族包姓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,约380万人,为包姓主干,蒙古族第一大姓。
6、满族包姓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
包姓的来源和历史

8. 包姓的来源和历史

1、源于风姓包氏,《路史》记载出自远古三皇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。
2、出自春秋时楚国大夫上将军包胥的后裔。
申包胥的后人,在周敬王十四年即开始以包字为姓氏,该支包氏自此开始,汉朝时成为汉族包氏,史称汉族包氏正宗。

3、《帝系谱》《世本》《三皇庙碑》《元和姓纂》载:包羲娶有蟜氏少典为妃。《国语》载:少典生黄帝炎帝;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载:炎帝生伯夷父;伯夷父生西岳;西岳生先龙;先龙生氐羌。
宋朝时赐羌王榆龙琦姓包,名包顺,后裔形成羌族包姓。

4、源于伪托改姓,妄言避难改姓为氏
据说史籍《后汉书》记载:“西汉末年丹阳包氏,本为鲍氏,为避王莽之乱,改鲍为包。”但在各种版本的《后汉书》中没有查到有此记载!系攀附名门的伪说。
5、满族包姓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推荐阅读